rail.jpg
 
【本文感謝Ryan特別提供!!】 
 
《乘著光影作筆記!》by Ryan

 
接連兩天與姜秀瓊導演對談,由於現場沒有規劃錄音以致無法整理逐字稿,但姜導真的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私房making of,只好趁著記憶猶新趕緊把它打出來與大家分享。個人記憶力有限,如有誤讀、錯記,還請告知,感謝。
 
@王力宏那支談賓哥的trailer剪得很有趣(因為他導演的《戀愛通告》由賓哥掌鏡),他說賓哥能夠看到「平常在我們生活當中不會發現的美」,這當然不是套招,但我赫然發現王力宏這段話簡直跟姜秀瓊在《跳格子》中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一模一樣。李屏賓透過攝影帶領我們發現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美,《乘著光影旅行》這部紀錄片則帶領我們穿越李屏賓這個人、他的攝影作品與他的創作觀,同樣也在挖掘另一種「被忽略的美」——畢竟我們向來都是將焦點放在導演、演員身上,而非攝影師,或者說即便今天我們開始研究攝影師,也僅止於討論他的光影作品,而鮮少研究他這個人本身。所以,《乘著光影旅行》以台灣電影的集體記憶作為開始,卻以生而為人的共同經驗作為結束。
 
@姜導提到在《海上花》劇組當助導與剪接助理經驗,侯導原來是準備要拍《鄭成功》,卻在籌備期間發現了《海上花》更迷人……。
 
@李屏賓是安徽人,在屏東出生,名字有「在屏東出生的賓客」之意,沒想到這個名字彷彿註定了他至今的漂泊……。
 
@在左營高中的座談上,有位退休的許老師舉手發問姜秀瓊認不認識伍國柱與陳湘琪,他們都是左營高中校友,沒想到意外揭露一段美妙的記憶。陳湘琪是姜導的學姐,伍國柱是姜導的學弟,《跳格子》裡女主角以蓮老師的設定最初是依照陳湘琪的特質來寫的,可惜後來因故未能成型;不過也因為《跳格子》的成功,讓姜導的才華被看見,透過湘琪與《艾草》劇組牽上線,這回湘琪是劇中女兒一角的預設人選,只不過好事依舊多磨,後來因為全盤結構、卡司調整,最後女兒由周姮吟演出,搶眼的表現還提名了金鐘獎最佳女配角(比她在《獵豔》裡的表現精彩百倍)。不免暗自期待,下回姜導再來左營高中演講,是帶著湘琪一起來談兩人「終於合作」的電影! 
 
@《跳格子》裡以蓮老師在社區大學對於「美」的概念分享,原型來自姜導國中美術老師;劇中拖吊場在民權拖吊場拍攝(當時拖吊場恰好因故停業一個月),姜導自己事實上在那邊繳了不少罰單。另外,片中社區大學的老人學員是一群有演出經驗的可愛老人家,我認出裡頭有演過《沈貴妃》的楊振宜奶奶。片中他們的演出帶著紀錄片般的素樸感,原來導演覺得他們真正在表演時太過用力,反倒最後用了不少側拍記錄花絮。
 
@至於為什麼講停車格發展出來的愛情故事要叫做《跳格子》,原因在於《跳格子》、《躲貓貓》(王承洋導)、《木頭人》(林君陽導)是北藝大與公視合作的案子,因為多少與童年、成長相關,所以各自取了一個童玩鄉愁的名稱,合起來叫做《望見童年》,後來三片各自拿到短輔,沖成了35mm膠捲,《躲貓貓》改名為《光之夏》。
 
@某老師在看完《跳格子》後問姜導,該怎麼編寫劇本,情感才會有說服力,姜導舉了一個「無三不成禮」的例子。以蓮老師在社區大學課上與學員的互動在片中有三次、阿宗在以蓮老師來上課前幫她佔了三次停車位,角色的情感與心境,在這樣日復一日的重複中,微調、轉變。事實上,以蓮老師第一場美學分享課,說了關於日常生活「重複」的美感論述,其實早已為《跳格子》下了最好的註腳。
 
@某學生問姜導,該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拍片,姜導回答就紮紮實實從頭到尾去跟一個劇組拍片,跟完假如自己不但能夠忍受,甚至還喜愛這種感覺,那就是了。
 
@《乘著光影旅行》片頭出現前的三分鐘,是侯導為坎城影展六十週年所拍的三分鐘短片〈電姬館〉的拍攝花絮(收錄在《浮光掠影: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(Chacun son cinéma)》中)。姜導表示這三分鐘making of非常完整、非常美,卻一直不曉得該擺放在哪兒,後來套上關本良以粵語親念的旁白,感覺才對了。我問姜導說,那段旁白在講「一分鐘」與「時光流逝」,感覺非常「王家衛」,沒想到這段旁白事實上是關本良為王家衛而寫的。王家衛同樣應坎城之邀拍了三分鐘〈I Travelled 9000 km To Give It To You〉,關本良是攝影師,這段文字是應王家衛要求而寫的「攝影師功課」。
 
@有觀眾問姜導說,現在的新生代導演與新浪潮導演有何差異,《海角七号》與《艋舺》都很通俗,早期新浪潮的長鏡頭卻讓他感到疏離。姜導說其實《海角七号》與《艋舺》對她自己,反倒是非常接近早期台灣新浪潮的作品,她覺得某些核心點是相近的。聽到這席話,我真是再同意不過,我曾經寫過一篇,《海角七号》與《艋舺》各自標示了導演自己與台灣新浪潮的聯繫,小魏與豆導的創作歷程分別與楊德昌、侯孝賢相關,《海角七号》的敘事方式與草根情懷,更是令我想起侯導早期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。更巧合的是,說這兩片與台灣新浪潮作品相近的是姜秀瓊,正是台灣新銳世代中經歷楊、侯兩人劇組的唯一一人,而如今她拍了《乘著光影旅行》,更完整地串起了自己與台灣新浪潮的聯繫。
 
@姜導的作品非常吸引我的一點,在於她文本中對於「回家」的渴望,《跳格子》裡頭姜聖民飾演的阿宗思想,打公共電話回家報平安,吹媽媽給的口琴,所佔篇幅雖然不多,但是感染力十足。《艾草》則是不同世代的歸鄉旅程,潘麗麗飾演的媽媽吳艾草與莫子儀飾演的同志兒子同住,兩人共同的話題不多,表面上兒子天天返家,心境上卻是沒有返家的感覺;而這又與周姮吟飾演的歸國女兒囂張行徑強烈對比——帶了個黑娃娃逕自返家。高美女飾演的吳艾草之母楊乖自己與外勞獨居北海岸村落,艾草常常返家照顧她,故事高潮發生在艾草帶著兒女返家吃飯時。
 
@關本良與李屏賓,都曾經跟王家衛、許鞍華合作過,有趣的是,關本良為他們擔任攝影師的《2046》、《姨媽的後現代生活》等,其實也都以一種流離而又開闊的影像感在談「返家」。甚至,關本良顯然對於「返家」特別有fu,他幫關錦鵬攝影的紀錄片《念你如昔》是如此鄉愁,他幫湯湘竹攝影的《海有多深》、《山有多高》也在談返家的渴望,而他與李業華合導的《攝氏零度.春光再現》亦然。也難怪他會跟姜秀瓊一起拍攝李屏賓的紀錄片,挖掘賓哥對於返家的強烈渴望與無可奈何。
 
本週六(5/15)關導晚上八點將來到高雄大遠百十七樓誠品與觀眾交流,機會難得,千萬不要錯過!
 
本文轉自Ryan的部落格【關於電影,我略知一二...】
原文網址: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davidlean/archive/2010/05/13/499323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wind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